□仇宝德
沿着密兰公路进入矿区时,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雄伟的采场,灰褐色的矿岩,一级级的作业台阶,高大的钻机,电铲,皮带输送的排岩机,以及盘旋的采场公路,穿梭的大型矿用汽车和电机车,一切是那样繁忙而有序,整个矿山显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攀钢矿业公司朱家包包铁矿。
说起朱家包包铁矿,不能不提狮子山万吨大爆破。很难想象,50多年前这里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爆破大会战。
历史转回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1年5月12日,周恩来总理批准朱家包包铁矿狮子山爆破方案。1971年5月21日上午10点59分,狮子山大爆破成功起爆,爆破松动岩石1140万立方米,产生的爆破震动相当于4.2级自然地震,是我国工业史上空前的爆破壮举。
大爆破的起因
狮子山大爆破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揭开朱矿采场覆压岩土的盖,为确保攀钢1970年7月1日出铁后原矿保供服务,为攀枝花开发建设服务。朱家包包铁矿是攀枝花钢铁厂的主要原料基地之一,该矿矿体深埋于山体底部,废石剥离量很大,上面的5座大山都需剥掉几十公尺,其中朱家包包矿区中部偏东的狮子山,是个独立的山头,覆盖于朱家包包主矿体之上。
狮子山下部矿石占矿区矿石储量的82.8%,剥离量占全矿剥离量的68%。大爆破前,山脊已由原最高标高1525米水平剥离到1435米水平,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100至150米的平顶。狮子山山坡较缓,约25度左右。
爆破方案的确定
1970年9月,2号信箱矿山建设会战指挥部举办了科研单位、设计院、生产单位“三结合”的设计复查学习班,针对矿体上部覆盖岩石厚度大,又无大型采运设备,穿孔机只有老式磕头钻的情况,否定了长沙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原设计铁路修到山顶、按15米一个台阶进行剥离的方案,提出“高台阶、大爆破、土溜槽、低进线”的建设方法。
资料显示,该方法主张剥岩不分台阶,用大爆破方法把山头岩石松动,然后“用电铲、推土机、耙子、簸箕往下呼拉”,通过土溜槽装电机车运走。学习班上,一些技术人员从技术、经济上考虑,坚持分次爆破方案,但被否定。同年10月,指挥部又举办了一个矿山建设有关人员参加的大爆破学习班,其间,确定了爆破方案。同时还提出了“革掉九条线(铁路)、提前六年半、节约三千万、废土造良田”的口号。学习班结束后,方案上报给四川省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和冶金部,并决定由长沙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负责具体设计工作。同年11月,又邀请全国19个设计、生产单位的老工人、技术人员到现场,对爆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一次讨论。1970年11月开始编制设计。
两万余人参加会战
在方案初步定下来后,大爆破随即进入边设计、边施工阶段。参加会战的有二井巷、三井巷、剥离公司、特种公司、铁道兵、凉山州民兵团、建工土石方公司、公路工程处等单位的人员近10000人。在爆破过程中,布设了各种观测台527个,观测项目17项,尤其是对爆破过程、爆破震动效应、建筑物应变、空气冲击波等方面进行了观测与分析,获得了大量数据,积累了不少宝贵资料。为保证安全起爆,抽调了38个连队的指战员,组织了1100多名民兵,担任爆破警戒任务。
在大爆破会战期间,有36个设计、科研部门的292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爆破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参加会战的队伍,除1965年第四季度和1966年初组建与集结的职工外,还有渡口电力指挥部等单位的人员,高峰时达2万余人。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