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网络中国节
网络中国节·清明|杨柳依依道春意,插柳留春寄追思

时间:2023-04-03

   

  北京时间4月5日9时1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唯一兼具“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的清明。“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此时节,柳色青青,柳条长长,柳烟淡淡,正所谓“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自古以来柳枝就被视为驱邪避祟的象征。清明祭祖、扫墓,俗信认为会有邪祟出现,为防邪气侵扰,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而此时节也正值“柳色青青柳叶齐”之时,到处是“阳春三月柳色新”的景象,因此,清明又称“柳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射柳等习俗,其中流行最广的就是插柳和戴柳。

  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关于插柳习俗的文献记载,但当时的插柳活动并非在清明期间。这种情况在唐宋时有所变化,清明已成为全国性的祭祀节日,插柳也渐成清明的特别节俗。出城扫墓或踏青的人无不带柳回家,“插于门上”,说可以“明眼”驱邪。柳为春季应时嘉木,得春气之先,它是生命力量的象征,古人墓地一般都种植柳树。由于扫墓折柳的人太多,宋人有诗劝告“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

  清明戴柳的习俗也由来已久,有将柳枝编成柳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柳枝结成花朵插在鬓上者,还有直接将柳条插于头上者。戴柳既是孝心的展示,也是生命力量的祈求。

  萧放表示,清明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了驱疫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区还有纪年华、惜红颜的含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用青青的柳条象征着对青春、生命的挽留。

  又是一年清明时,杨柳依依道春意。“最美人间四月天,气清景明,春光明媚,大家不妨走到户外,折一根柳条插在门前,或编一个柳圈戴在头上,在感受清明风俗的同时,尽享温暖春光和旖旎春色。”萧放说。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安宁

  视频制作:胡彦竹

  编辑:李民、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微信图片_20230331161254.jpg

责任编辑:毛哲先 审核:梁芝羽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