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神秘的迤沙拉

时间:2023-05-12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芦长福

  春光明媚,暖风和煦,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攀枝花市作协组织的“与共同富裕试验区同行”文学创作采风活动。那天,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迤沙拉。

  下了大巴车,我们一行数十人径直向村子走去。很快,一片奇异的建筑呈现在我眼前,家家户户都是红色外墙,错落有致,整个村落犹如穿着红装的美人,惊艳极了。

  迤沙拉村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摄氏18度,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典型的自然空调气候。走在村子里,凉爽的山风徐徐吹来,吹走了大家一路的疲劳,使大家心情格外舒畅,澄明洁净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让红色土地上的村寨越发宁静古朴。

  “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迤沙拉有“起、毛、纳、张”四大姓,家谱严谨,数百年数十代香火不断,老少妇孺皆知。同行的张良老师就是迤沙拉村四大姓氏中张氏的后人。

  张老师说,迤沙拉,彝语意为“水落下去的地方”,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是中国最大的俚颇彝族自然村落。有“中国彝族第一村”之称。村子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谈到迤沙拉村历史渊源,张老师总有说不完的话,或许这是一种对自己家乡和祖先的尊崇和自豪吧。一路上,我一边听着张老师的讲解,一边随着人群向村里走去。

  走在迤沙拉村,恍若走进了苏皖小镇,家家有院,院院相连;门前有巷,巷巷相通。行走在村内的小巷中,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饰的居民。特点鲜明的民风民俗、轻柔飘逸的谈经古乐、味道鲜美的羊皮包肉……这里的一切对于外界的人们都是那么神秘。迤沙拉村的建筑,非常讲究布局和街巷设计,村子里街巷门肆、骡马客栈,大多依照祖先留下的体例而筑。村民家家有院,一正两厢,四合五井,白墙青瓦,高瓴飞檐,显现出徽派建筑“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特色。具体到每座院落,则是飞檐翘壁(马头墙),板壁雕刻、太阳纹饰,“只刻不画”,颇多江南神韵遗风。走进迤沙拉的高墙小巷,没有当地人带路是很难走出来的,其布局的复杂,和云南丽江古城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参观完迤沙拉村舍,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迤沙拉村史馆。村史馆讲解员是一位很漂亮的彝家姑娘,她用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解: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云南还不在其治下。朱元璋遣义子沐英统大军30万从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出发,远征云南。这30万大军,以南京人为主体,包括江苏、江西和安徽等地的人。云南归顺后,朝廷为稳定数十万戍边大军,鼓励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并规定,娶了哪个民族妇女为妻的士兵也随之改归该民族。

  这一通婚和亲政策在彝族人聚居的迤沙拉一带,逐渐演化为上门给彝族人家当女婿,既改族属又改姓氏,娶了彝族女人为妻的则只改族属不改姓氏。这一习俗数百年延续下来,留下了彝族人使用汉族姓氏的奇特现象。现在迤沙拉村的彝族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人。

  在迤沙拉,有一种东西是可以和丽江古城相提并论的,那就是“谈经古乐”。谈经古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曲牌分为“奏乐牌子”即器乐曲和“经腔”,即经文中不用韵文的唱词两类。

  迤沙拉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均系古时的宫廷音乐演变而来。此中既有道家崇尚天地自然之声的仙风道骨,又有江南水乡缱绻涤荡的儿女情怀,且不乏彝人田野劳作应歌而起的豪放粗犷……

  迤沙拉村史馆建成于2019年,收藏了民族服饰、农耕器具、乐器、族谱等200余件展品,记录了迤沙拉村的人物风貌、马帮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成为了迤沙拉对外宣传的窗口。2022年7月,仁和区投资1300余万元对迤沙拉旅游景区进行优化升级。非遗小院、张家酒馆、游客中心……随着一项项文旅设施的落地建成,迤沙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