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钒钛度讯(李伟彬 记者 王南桢 文/图)今年以来,仁和区就业工作重点围绕“把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进行破题,锚定“五化互动”、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举办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
保障企业用工精准化。建立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和企业形成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广泛开展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宣传活动,建立惠企政策清单、企业用工岗位需求清单、人力资源供给清单、问题诉求清单等“四张清单”;做到企业基本情况、用工规模、用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五清楚”,扎实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工保障、劳动维权等服务。以农民工为重点,搭建招聘求职平台,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依托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送岗位到乡村、送人员到企业等模式,多层次、多途径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暖心化。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政策宣传、职业培训、岗位推送精准服务,做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覆盖。重点围绕基层公共管理服务项目和临时性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实现安置脱贫劳动力全部兜底。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和动态维护工作,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情况,推送就业优惠政策及招聘信息,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支持各企业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家庭劳动力,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各类持证技能人才等八类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积极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让留守妇女、大龄村民等不便或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职业培训高效化。结合产业发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有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匹配度,开展网络创业、电工、焊工、挖掘机、装载机等职业培训。职业培训证书从合格证转化为资格证,进一步提升了“含金量”。按照“公开规范、自愿申报、择优选择、统筹分派、动态管理”的原则,由各乡镇(街办)比选确定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指导培训机构早谋划、早启动,严格按程序精心准备、按需施训。督促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审查,确保培训对象、学时、师资、场地等合规达标。充分运用全省培训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智能监管,确保培训过程规范有序、补贴资金安全使用。
创业服务全程化。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以政策统领、培训引领、资金帮扶、载体建设、科技创新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全链条的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条件,在创业之初积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引导其健康有序的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全力做好就业创业资金审核、拨付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创业者后续的指导、帮扶上,促进创业者向企业化、规模化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产业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仁和分园、仁和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返乡创业孵化园、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力度,按规定兑现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等奖补资金,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积极培育本土优质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企业,加快培育仁和区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规入统;加大对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宣传,并在项目扶持以及企业骨干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立足区域特色、聚焦群众需求、强化政策支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下一步,仁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持续掌握全区就业动态、提升就业能力、精准做好就业帮扶,不断稳定和扩大务工规模,保障全区共同富裕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