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钒钛度讯(杨娟 记者 王南桢 文/图)记者从仁和区两改办获悉,为全面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仁和区立足校点布局优化、办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提升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
教学大比武。
优化校点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和高中向城区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校点布局优化调整。规划到2025年,校点撤并工作全面完成,全区拟布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所,其中小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1所(含金江、江林、九中、十一中小、四十三中小)。截至目前,累计撤并整合生源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21所,撤销民办幼儿园2所,转变学校类型1所。
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育质效。学前教育在全区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组建了仁和区幼儿园集团和仁和莲花幼儿园集团,以片区内优质公办幼儿园为引领,带动辐射周边幼儿园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23年9月,新建的仁和区甲第幼儿园、大龙潭中心幼儿园将投入使用,逐步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自2012年以来,普惠性幼儿园由2所增加到19所(含金江),普惠性学位由287个增加到3000余个,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在园比例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22年,东风小学教学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排名全市第三,大河中学初中排名全市第四。大河中学(初中)、五十一公里小学获“攀枝花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 荣誉称号;西路小学、思源学校(初中)获“攀枝花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学校”荣誉称号。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大河中学创建“四川省特色办学普通高中”,现场答辩得分在全省排名前列,2023年2月,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与西南科技大学、市三中开展联合办学,为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搭建了平台。
推行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仁和教育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校坚持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核心,以“深度、优质、高效”为目标,继续整合优化原有课改成果,拓展、延伸师生学习的深度,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赛课、研讨课、公开课活动,按照确认的学校模式和学科模式努力推进深度课堂建设,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向深度课堂要质量。2022年高考,仁和区大学本科上线人数787人,在2022年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排名中,仁和区连续20年稳居区县第一名;在全市11所高中高考目标任务考核中,大河中学重本指标排名全市第一、本科指标排名第二;连续12年荣获“攀枝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称号,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