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徐杨
非钒钛度记者 程礼攀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就是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G5京昆高速由北向南,在平坦的安宁河畔延伸,不论从白马镇、米易县城、撒莲镇出口任哪个出口进入攀枝花市米易县境内,很快就能一头扎进了绿色广袤的村庄田野。映入眼帘的,有宽敞整洁乡村道路,错落有致的村庄院落,层次分别田园果林,清新秀美的乡村景致。米易浓郁的乡土气息、热情的各族群、荡漾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记者在米易县采访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县,近年来,米易县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县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乡村面貌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持续绽放出亮眼的“颜值”与“气质”。
乡村迎来新面貌
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静静地坐落在安宁河畔。走进村庄,别致的农家院落整齐排列,农业绿色标准化基地、葡萄观光园、活动广场、农耕文化馆、康养民宿小院等设施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到,村庄不仅“颜值”很高,内涵也特别丰富。
撒莲镇禹王宫村是攀枝花市重点打造的康养旅游工程、国家和省级特色康养村之一,近年来,不断经过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打造、绿化等改造升级,村子设施完善,景致宜人,现已成为攀枝花市民和游客体验乡村旅游的好去处。一到周末和节假日,人气十分旺盛,而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也受到许多冬季养度假的“候鸟”们欢迎。“村子美、环境好、人热情,这几年冬天我们都选择在村里度假。”外地游客赵女士说。
图为游客在撒莲镇禹王宫村的美丽庭院内享受美好时光。(米易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枇杷亿元村草场镇龙华村,清新自然的绿水青山,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富有诗意的各种墙绘,让人有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的舒适和惬意。龙华村是闻名攀西的“枇杷村”“零碳村”“网红村”,该村荣获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和四川治理有效名村等诸多荣誉,目前,该村已实现精准掌握碳源、科技赋能管理、生产生活低碳、乡风清爽文明。
米易县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三大重点,建成县乡垃圾转运站5座、污水处理厂7个、人工湿地15个,一体化污水设施8套,配备垃圾收运车50台、保洁员884名,改造户用卫生厕所13404户、农村公厕35座,全县累计建成户用卫生厕所5万户、无害化厕所4.58万户、农村公厕112座,实施农房风貌提升1748户。
在米易县乡村,乡村治理水平达到“四个100%”,即: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100%、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有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乡(镇)100%,农村公共厕所普及率100%。
农民崇尚新风气
乡村治理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一桌九大碗,只办30桌,礼金只送200元……这是2017年起湾丘彝族乡热水村对全对置办酒席的“量化标准”。如今,过去6年多,但每逢红白喜事,村民们你来我往,互帮互衬,所有的酒席、彩礼,仍一律执行“九大碗”“200元”,曾经写进“制度”里的条条框框,已渐渐植根群众生活,并在村里形成日常,成为风气。
不久前,攀莲镇柳溪村开展了一场通过红白理事会活动,活动对村里的彩礼礼金、用餐标准等提出倡导,引导村民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柳溪村还运用上墙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使用宣传栏、微信群、小喇叭、宣传单等方式,倡导文明新风,让村民耳濡目染,形成好风气。
近年来,米易县先后制定推行党员干部婚丧喜庆“十不准”和民族地区婚丧喜庆事宜八条村规民约,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开展“立家规、晒家风、家训挂屋前”活动,开展十佳最美系列人物、最美家庭、巾帼大户等评选活动等,全县涌现了一大批乡风文明示范点、乡风文明示范户63户、最美家庭、巾帼大户100户、家风传承贤内助、好习惯好风气家庭、花园家庭等,示范引领着乡村的新风气。
在米易县和乡镇、村社,随处可见“制度墙”“宣传栏”“文化墙”,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等新风尚引领着群众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村里红白喜事、走访人户,标准一致、互帮互助,不讲排场,不搞攀比,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湾丘彝族乡热水村村民唐礼顺说。
探索提升新路径
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米易县不断推进乡村治理新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乡村治理实践中,实施“组织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
记者了解到,米易县探索的“1357”治理模式,即:“一约三会五员七个好”全县乡村治理总模式,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施,并成为米易县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经验模式”。
一约,即“村规民约”;“三会”,即党务村务财务事务监督会、邻里互助会、红白理事会;“五员”,即党风政风民风监督员、乡村及农房建设规划监督员、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员、环境卫生保洁监督员、思想文化宣传员;“七好”,即家具摆好、衣被叠好、农具放好、柴草堆好、畜禽关好、卫生搞好、环境弄好。
此外,米易县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以党建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找准治理难点、疏通治理堵点、选树治理亮点,“一核一约两榜三会五员七个好”的乡村自治模式全面推行,各地乡村还根据实际延伸或创新,不仅乡村治理取得了实效,还有力助推了乡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目前,米易县7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成功创建成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县,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乡村美如画,幸福踏歌来。米易县在乡村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善治善为,持续完善机制建设、搭建智慧平台、人才队伍培养等,正一步步把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高效治理水平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