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
“干支联动五区共兴——新时代四川经济地理大调研”媒体行活动走进攀枝花

时间:2023-05-11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记者 李媛 文/图   

  一枝秀美攀枝花,满城花开迎天下。  
  5月8日至9日,“干支联动五区共兴——新时代四川经济地理大调研”成都日报媒体行活动走进攀枝花。活动中,采访组进工厂、访部门、下田野,深入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钒钛高新区管委会、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试验田等点位,全面了解我市工业、农业、科创三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所获成果,立足发挥主流媒体内容传播和渠道平台优势,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表达方式,全面展示攀枝花市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崭新风貌,展现攀枝花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进工厂,看干劲十足 

  
  采访的第一站是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站在久负盛名的攀钢生产车间,看到轧机快速运转、钢花四处飞溅,火红的钢轨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运输、转移、冷却、装运……大家边走边记录,感受着蜚声全球的中国制造的骄傲。当高达1200余度的钢轨出钢时,火红的钢轨面向在场的编辑和记者们,带着扑面而来的高温缓缓进入冷却程序,成都日报编委张婷婷不禁感叹:“百闻不如一见,任何精湛的描绘都不如抵达现场的真实感受。”


  采访组集中采访。


  数字化钢轨生产线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条百米钢轨下线,源源不断发往世界各地铁路建设现场。看着满载钢轨的列车驶出厂区,攀钢轨梁厂综合室副主任张建颇为自豪。“我们的产品不仅供应中国高铁,还走出了国门。”在我国已投运的高速铁路中,有70%的高铁钢轨来自攀钢钒轨梁厂,包括京津、京广、京沪、成灌、广深等高速铁路线。 

  
  当发展翻开新的篇章,工业仍是立市之本。在攀期间,采访组还深入攀枝花天明钛业有限公司,了解攀枝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深入东方电气投建的国内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了解攀枝新能源发展建设等方面情况。东方电气加氢站是成都日报财经报道中心记者刘泰山最关注的点位,他说:“当前,成都正在打造‘绿氢之都’、攀枝花也在推动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两地在氢能应用领域的联动,将共同推动‘攀枝花—凉山—雅安—成都绿色氢路’建设,我对此充满期待。”在同一点位,资深媒体人张婷婷则关注到了项目建设背后的城市作为,了解完加氢站建设的相关情况,她表示:“我们看到了攀枝花勇探氢能产业‘蓝海空间’的勇气与决心。”
  

  
   访部门,谈发展态势 

  
  “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走在攀枝花市区,随处可见的标语让刘泰山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座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攀枝花对于发展新型工业的实力与能力。“如果说过去,攀枝花大炼钢铁端的是‘铁饭碗’,那么如今,围绕钒钛、氢能与光伏方面开展的实践,则是攀枝花正发掘新优势,扩展新赛道,点燃新引擎的有力举措。 ”他说。

  
  在市发展改革委,采访组以“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的实例为切入点,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开发和攀枝花在新能源领域与成都的合作等方面,详细了解了攀枝花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采访组就攀枝花在“一核一带一走廊”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与成都实现协同发展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展开访谈。

  
  在市农业农村局,采访组深入了解了攀枝花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开展的工作、亮点、成效和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攀枝花如何运用好智慧和科技的手段等方面情况。 

  
  在钒钛高新区管委会,采访组详细了解了钒钛高新区发展亮点,钒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氢能方面于程度的合作等方面整体情况。

  
  部门是业务领域的组织推动和统筹管理者。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熊一凡认为:“从采访的实际情况来看,攀枝花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非常认真,他们在业务领域的工作表现出了显著的专业性,不推诿、有担当、有作为、有成效,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攀枝花前进的动力是十足的。” 
  

  
  下田野,览乡村振兴 

  
  走进攀西芒果第一村,采访组在的田间地头与种植大户的交谈,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火热日子。

  
  村民彭国翠家里种了三十余亩芒果树,她向采访组介绍。“每年单靠种芒果,我们家保守估计收入是20多万。家里四个人,有时候农事都忙不过来,还得雇人来帮忙,所以村里人基本上不用外出务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我们在家就能过上好日子。” 

  
  走上观景台放眼望去,沉甸甸的芒果压弯枝条。据了解,2021年混撒拉村芒果产值达到6000万元,芒果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果”。目前,混撒拉村依托芒果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芒果产业和零碳示范村建设,打造民宿和城市近郊游样板项目,建造产村共融、旅游发展的生态度假区,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该村还紧紧依托自然风光、原生态田园风貌,打造出连片发展、设施完备、特色突出的旅游村庄,建成一个游在村中、产在村中、村在产中、“游产村”相融的乡村旅游精品村、示范村,让阳光变成财富,将山乡变为乐园。

  
  成都日报记者彭戈说:“第一次来攀枝花,非常喜欢这里的晴朗的天气和绵延的山脉。无论是举世闻名的英雄工业的‘刚’,还是攀西芒果第一乡的‘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米易县撒莲镇平安村稻菜轮作基地,采访组看到了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试验田长势喜人,有望迎来丰收。采访组成员纷纷表示,这两天的所见所闻,都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攀枝花与成都在能源、新材料、农业三大产业方面的合作,感受到了攀枝花踔厉探索五区共兴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