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潇
4月20日,谷雨至,万物生长。
攀枝花,这座城市的“生长”是什么模样?
从依山水而生、傍山水而长到环山水而兴、协山水而盛。
截至2022年底,攀枝花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3.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快速增长至70.23%。数据背后,透视城市“生长”的建设理念。
银江湖。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精明增长、匠心营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努力用较少的政府投入和资源配置获取城市的最大产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起点、大格局、宽视野。攀枝花城市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攀登向上。
塑形——
山与水,构成城市的肌体和骨架
这座城市的特质,早就写进了她的山水格局之中。
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市域内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共占全市幅员面积的88.38%。
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境内大小河流82条,分属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
阿署达花海效果图。
城市全域呈现山川起伏、高峡平湖、田连阡陌的自然景观。
山与水,构成了攀枝花城市的肌体和骨架,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
如何保护好山水、利用好山水,探索山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彰显山水之城的魅力,对攀枝花城市建设和发展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命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率高,但城镇化的质量却不高。建成区东西跨度达46公里,是典型的“小城市、大框架”,城市生产与生活设施混杂,文化体育设施整体规模较小,城市绿地空间和活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市民生活休闲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如何破题?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攀枝花实施精明增长、城乡融合战略,聚焦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攀枝花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由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统筹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
“要善于用战略家思维来规划城市、用企业家思维来营建城市。”寻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增空间、提功能、优生态、强服务、留文化……攀枝花正营造更多的亲山亲水空间,让人回归自然,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和品质,增强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攀枝花城市发展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赋能——
城市有机更新,“颜值”升“价值”增
城市更新“理出”的空间与机遇,正助力攀枝花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攀登向上。
攀枝花为此频频落子:实施“纽扣计划”、“复兴炳草岗”行动,打造东华山山地、阿署达花海、银江湖公园三大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从山顶到江边梯次分布、特色分明、互相衔接的山地城市景观、山水生态格局,让更多市民能感受到家门口“触手可及”的美景,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幸福。
在东华山上看美景。
东华山,定位山地运动营地,以山地生态为本,依山依形打造,可以体验休闲健身带来的快乐,还能登高望远一览城市风光。未来,我们会在老营盘民宿休憩、在城市全景餐厅用餐、在“城市之眼”俯瞰观景,看朝阳映红天际,与晚霞深情对望。
东华山上绿道施工。
阿署达,发展以花为媒、以花聚人的休闲旅游经济,拓展“赏花+”模式,打破纯粹赏花、看花一日游的瓶颈,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挖掘潜力,打造更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形成情感共鸣,让“过客”成为“过夜客”,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银江湖,今年继续延伸滨江栈道工程,在滨江立交处新建700米十里花街项目,年底建成后,御湖花都至小沙坝地块栈道总长约7公里,方便市民亲水近水,站在十里花街观景平台,可眺望大山、俯瞰江水,形成江、城、景相映的城市景观,成为新人婚纱照打卡胜地,也将是攀枝花这座城市最浪漫的标记。
东华绿心、黑金花海、银江成湖……伴随着城市颜值的“出彩”,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空间不断拓展。
攀枝花在关键处发力,更从细微处着手,传达城市对人润物细无声的细节关怀。
修建斜行电梯,克服地势高差,方便群众快捷抵达;
建立独具特色的绿道、栈道、步道等慢行交通体系,让人们穿梭林间、接近江边;
合理设置标识标牌、桌椅坐凳、亮化照明等配套服务设施,拥有更加舒适的运动漫步观景体验;
为生态“留白”,保留尾矿部分原貌,打造生态教育的实境课堂,感受生态修复带来的巨大变化;
……
既要向上生长,又要向下扎根,让城市发展更具韧性,更加强劲。“看不见”的地下“大动脉”也在延展,前瞻性统筹布局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入地入廊,为城市保障供给能力和城市安全体系“赋能”。
铸魂——
有梦想的舞台,是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
发展和变化,是一座城市的“光阴”图谱,也在展望一座城市的“未来”蓝图。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是一座承载梦想的城市——有梦可追。
攀枝花这座城,始终流淌着开放包容的血液,迎接每一个追梦人的到来。
银江湖公园十里花街效果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攀枝花市是四川省3个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城市之一,2020年人口净流入13.2万人,较10年前增加了3万多人,净流入人口规模及比例均居全省第2位。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00多人来到攀枝花成为常住人口,将未来与城市牢牢绑定。
银江湖公园。
在攀枝花,生育二三孩有补贴、大中专生创业有补贴、落户“零门槛”……除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也要把最广阔的舞台给予人民,更好地成就人的梦想。
这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幸福可及。
幸福,来自哪里?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自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攀枝花勇当共同富裕之先锋,推动内外交通和城市品质“两大改观”,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
这是一座充满精神底气的城市——温暖人心。
三线精神、新时代攀枝花精神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它是攀枝花不断向前的动力,是攀枝花永续发展的源泉。它早已融入城市发展,融入百万儿女的基因,这种精神力量滋养着一代代攀枝花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向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当前,全市上下正大力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践行“攀登、创新、阳光、包容”的新时代攀枝花精神,引领攀枝花向着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
什么是城未来的模样?产业兴、城市美、万家和。
你想歇歇的时候,有一碗清香的茶;你想奋斗的时候,有万盏不灭的灯。
这就是攀枝花,有许多人的梦想,也是许多人的幸福家园。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