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二十大幻灯片
喜迎二十大|绿色成为发展最美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攀枝花绿色发展成就巡礼

时间:2022-10-15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2022-10-11 15:38:30


     
  记者 陈愉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奋进的脚步。十年时间,我市交出了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美丽答卷”。    
  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美丽宜居花城逐渐成为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幸福城市。

  攀枝花城市风光。 王东 摄  


  绿水青山越来越美,数据最具有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2.6%上升至98.9%,上升6.3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面达标,攀枝花市始终位列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排位靠前。

     
  好生态还原山水底色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仁和大河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游玩、锻炼的人络绎不绝。退休后,每天都会到滨河公园晨练的许明珍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环境脏乱差,被大伙儿叫做“臭仁和”。

  仁和大河风光。 李永忠 摄   


  “十三五”以来,仁和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经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湿地建设等措施,河水逐渐恢复自净功能。河道清澈见底,河岸青草依依,不仅成为仁和区乃至我市河道治理的样板, 
  仁和大河河道治理,只是我市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同时,生态修复也在同步进行。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马家田尾矿库千亩库区闭库后新覆盖的土壤表面冒出新绿,搭配粉嫩的紫荆花、灿烂的格桑花、金鸡菊让秋日的尾矿库尽显生机。    
  “黑湖”变“公园”,昔日尾矿“躺”在青山之间,远远看上去像一面幽深的湖水,如今,这里已成为攀枝花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战场,正迎来新生。变“不可能”为“可能”,正如当年三线建设者们的建设定力,尾矿库新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攀枝花汇聚“绿色合力”、书写“生态答卷”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83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60.03%增长至2021年的62.38%。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家底”也愈加厚实。    
  近日,在仁和区第一农贸市场滨河河道里,聚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白鹭。它们三五成群,时而踱步觅食、时而展翅盘旋,与周边的景色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城市画卷。    
  “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水质好,这些白鹭才会来!”巡河过程中,仁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发现有白鹭在这里栖息,一开始没有几只,后面越飞越多,前来观看的市民也多了起来。    
  珍稀动植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近几年,市民陆续还在攀枝花发现了灰头麦鸡、池鹭、黑水鸡、峰虎鸟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川攀枝花苏铁由上个世纪的 23.4万株增加到38.5万株,为我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丰富扎实的基础数据。    
  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发《攀枝花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先后成立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有保护区面积149.9万亩。    
  在一组组坚实有力的数据下,攀枝花交出一份高分“生态”成绩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强城市。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绿水青山,在我们这里变成金山银山,也变成我们实实在在的幸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含绿量更有含金量

     
  山头的风力发电机,屋顶的光伏发电板,充足的水能发电资源,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充分发挥钒钛磁铁矿和水、风、光等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构建起更具含绿量的现代工业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攀钢钒能动100MW余热余能利用发电工程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的车间内,一台呈半负荷状态的发电机组以日发电量120万千瓦时的速度高效运转,中控室内,实时跳动的数字持续反映着发电机组输出电量的变化,在半负荷状态下,机组已实现基本消除高炉煤气放散的现象。

  雨后矿山绿意盎然。 唐川 摄  

  
  10月初,攀钢钒能动100MW余热能利用发电工程项目正式投产运行,经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同意,攀钢钒能动100MW余热余能利用发电厂超速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这是西南地区首台余热余能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投用后,一年将减少10万余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机组的并网试运行标志着又一“绿色工程”在我市成功落地,为我市坚持“绿色低碳”战略,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我市围绕空气、水质、土地等领域,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等问题进行有力有效整治管控,打出污染源源头控制“组合拳”,严格对排污企业科学监管,同时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违法排污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近十年来,我市累计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55户,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5.76%。  
  “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我市的一致共识和始终遵循的‘铁律’。为此,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通过减存量、优增量,增加生态‘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发展‘含金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在攀枝花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市还把“绿色低碳”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未来,攀枝花将实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工程、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引领绿色生活新时尚

     
  “美好环境共建共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市民实实在在的行动。  
  早在2017年初,两辆105路新能源公交车亮相我市街头,就获得不少乘客点赞。随着首批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攀枝花市公共交通正式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公交车保有量659辆,新(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48.25%。五年时间,全市共更新新(清洁)能源公交车318辆,涵盖线路40余条。其中LNG燃气公交车20辆,汽电混合动力公交车48辆,纯电动公交车250辆。  
  “这几年,市公交公司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逐步替换老旧燃油车辆,目前新能源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200吨,单台纯电动车一年的减排量相当于植树上百棵。”叶志力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车管所了解到,目前,攀枝花市新能源汽车共计3628辆,其中小型新能源3162辆,大型新能源466辆。

  攀枝花城市一隅。 苏波 摄  


  衣食住行,绿色生活方式在我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得以具现。今年8月16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市建筑工业化主推方向。    
  发展钢结构、木结构的装配式绿色建筑,是最契合碳中和理念的建造方式,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有助于建筑业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市建筑装饰协会会长唐健说。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市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并多渠道开展宣传、科普活动,努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让人与城和谐相处、和合共生。如今,“绿色”“低碳”理念已深入每一位攀枝花人的日常生活。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