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贵 本报记者 吴晓龙
《攀枝花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11月3日经攀枝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经2020年1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自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通过环环相扣的责任落实、持续有效的宣传教育、扎实有力的隐患整治、严格依法的火源管控、科学及时的火情处置,取得了2021年无火灾、2022年至今无火灾的优异成绩。
资源保护,狠抓森林草原火灾预防
攀枝花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丰富,是四川重点国有林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全市共有林业用地55.4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5%;森林覆盖率62.38%。境内共有野生动物464种(不含昆虫纲),其中鸟类325种,兽类79种,爬行纲37种,两栖纲23种。野生植物种类(包括引进的)共有190余科近900属23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约1500种、草本植物700余种、藤本植物7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4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2种,分别是攀枝花苏铁和云南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7种。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个(大黑山森林公园);有国有林保护局2个(普威国有林保护局、盐边国有林保护局)。
为有效保护好我市丰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做到“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按照《条例》“预防为主”要求,牢固树立“防火就是防人”理念,我市始终把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挺在前面,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坚决防范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在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西区等森林火灾高危区的林区、景点设立了前置驻防点77个,智能卡口112处,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的防火期内,24小时专人值守。
《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投入防灭火资金3亿余元;开设防火隔离带4260公里;规范提升经果林隔离带5600公里,清理“四边可燃物”4900公里,营建生物隔离带3.57万亩;新建防火通道881公里、专兼用消防水池44口。累计建成专兼用消防水池486口,防火通道2695公里、林区防火通道路网密度达到4.8米/公顷。
压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条例》作为夯实我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的基石,按照《条例》明确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社会参与”原则,强化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落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体系。
2020年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以来,我市创新推出了“七级包保责任制”,开展责任制落实集中攻坚行动,推动19名市级党政领导包片负责49个乡镇(街道),148名县级领导包片负责334个村(社区),1.5万余名乡(镇)领导、村组(社区)干部、党员、户代表包片负责全部乡村农户和城镇楼栋,2500余名巡山护林员包片负责832万亩林地。
在“七级包保”基础上又延伸开展“十户联保”,实现包户、包山头、包人头全覆盖。专项整治结束后,按照常态化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要求,建立了6名市领导和9个市级部门包县(区),29个市级部门(单位)、45名县(区)负责人包乡镇(街道)、特殊区域,296名乡(镇)负责人包村,3261名村(组)负责人包户的市县乡村(组)责任体系,组建6个市森防指办公室督导组,签订市县乡村(组)《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和任务承诺书》3600余份。
宣传到位,提升全民防火意识
《条例》实施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利用常委会、常务会、党委(组)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办公会、职工大会、坝坝会等,积极组织《条例》宣传学习,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安全第一、科学扑救”方针。
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林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广旅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森林消防支队等单位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结合行业职责和优势,大力开展《条例》宣传。各级领导干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成员、部门领导、乡镇(街道)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组长、巡山护林员、打火队队员等认真学习森林草原防灭火法律知识、基本常识、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印发了《条例》宣传读本、宣传折页和宣传海报等40万册(份);录制《条例》汉彝双语音频资料,利用广播、车载喇叭等随时宣传;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微信、短信、抖音、公益广告、LED屏、横幅、标语、碑牌、宣传单等开展宣传6300余次,使《条例》宣传走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了全市人民森林草原火灾防范意识。
此外,各级指挥部和林业、公安等重点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建立了“110”“119”“12119”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火情信息互通;坚决执行火灾信息由各级指挥部归口管理规定,确保火灾信息“一个口径、一个内容、一个声音”。建设超短波通讯系统一套,购置基地台、车载台、手持机等1000余部;购置卫星电话60余部、VSAT卫星通讯小站1个、VSAT卫星便携站1套、单兵图传设备1个,确保火情火灾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责任编辑:唐波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