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钒钛度讯(诸彦佟 记者 王南桢 文/图)6月30日,在仁和区平地镇辣子哨村小村一组,4名养护队成员正忙着清理公路边沟渠的泥沙和地面杂草泥土,他们晴天管护、雨天巡查,尽力做好村道养护工作。
村民在养护村道。
这4名养护队成员是辣子哨村的村民。据了解,辣子哨村公路大多贴山盘旋,雨季易出现道路积水、边坡坍塌、泥土堆积等问题。以往,村上派党员和脱贫公益岗位进行突击性养护,但人手有限,部分道路长期疏于管护,影响村民正常生产和出行安全。针对这一问题,辣子哨村积极探索村内道路管护模式,在脱贫公益岗位基础上,充分调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的积极性,组建由村民参与的道路养护队伍,对全村约40公里的硬化道路实行责任承包到人的分段管护。
去年,辣子哨村选用约4公里的主干道平啊路,试运行村内道路管护模式,落实22名村民作为管护责任人,每人管护200米,通过落实到人、分段管护的方式,村内道路干净畅通了,没有了以往因下雨导致的水沟堵塞、道路冲毁情况。
今年,管护责任人增至40余人,按就近原则每人负责约1公里,不定时分段对路面及配套附属设施等进行管理和养护,村民组长和村“两委”成员负责日常监督管理,每户管护村民年收入可增加6000元以上。
“村民管护着各自分配的道路,负责清扫路面垃圾、清理边沟和路面泥石、铲除杂草,大家还签了承诺书,不能白享受国家给予的好政策。”辣子哨村小村一组组长张华春表示。
村内道路管护模式既满足了村道建设管护需求,又增加了低收入人群收入。“道路清理干净,我们自己出行也方便。”今年67岁的温明发是辣子哨村的一名低保户,主动报名成了道路管护队成员,“我身处这个村庄,这里是我家,我也有责任维护。”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