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钒钛度讯(殷加艳 记者 王南桢)2022年以来,仁和区委政法委在多元化解工作中综合运用“两书一函”工作措施,分级分类优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效显著,累计排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信息9446条,发出司法建议书30份、检察建议书109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责任清单交办函200份,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4956起,化解信访老户、历史遗留问题68件,防范个人极端行为(事件)11起,实现了辖区“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连续三年“零发生”的良好成绩。
仁和公安分局民辅警走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因“势”而谋,聚焦“把脉问诊”实现“未病先防”。不定期组织13个乡镇(街道)和部门开展“拉网式”摸排,全面摸清了住建、交通、劳动等领域涉稳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底数信息。深化“警网融合”,结合日常检查、专项清查、“进圈入群”等工作,吸纳网格员、社工及志愿者、企业职工为信息员,实现“网上网下”互通互联共享,全面挖掘实时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做强研判处置信息支撑。2022年以来,搜集上报有效预警信息300余条,预防化解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极端行为风险40余起。建立健全各类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研判工作机制,区委政法委统筹各政法单位、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共享情报数据,分级组织预警研判,协同梳理划分风险等级和漏洞隐患,及时采取发点球方式向责任单位下发“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责任清单交办函”“司法建议书”“检察院建议书”,实现动态跟踪管理,闭环整改回复,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
区法院干警在府院联动工作室成功调解劳动争议。
应“势”而动,聚焦“标本兼治”实现“已病防变”。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问题风险排查,坚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刚性门槛”,党的二十大以来,共排查整治风险隐患83个,完成各类风险评估87个,提前预防化解了321个矛盾风险。高效运转“两书一函”预警机制,由区委政法委统筹督促责任单位落实,督促涉事部门和属地政府落实“一事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形成信息互通、联动互处、立体互防化解合力。2022年以来,累计发出情报预警专题报告单、函告单130余份,召开联席会议200余次,化解群体性重大矛盾纠纷54件。。开展突出领域专项治理、信访积案“清仓见底”、“治重化积”专项行动,建立领导干部“四访一包”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两书一函”“多元化解中心”多元解纷平台作用,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基层调解力量。党的二十大以来,累计治理重点领域突出问题28件,化解上级交办重复信访、信访积案6件,取得了“零滋事、零赴省、零进京、零聚集”的成绩。
仁和公安分局民辅警走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顺“势”而为,聚焦“防微杜渐”实现“欲病早治”。针对矛盾纠纷个案实际,将化解责任明确到责任部门,定岗定人定时限,全面推动化解工作,切实做好调解方案达成后的履约监督,努力让纠纷当事人感受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合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力度。强化法院、检察、公安与劳动监察、综合治理、住建、人民调解、信访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定期开展联席会议通报最新形势,完善“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及“联调联动”机制,探讨矛盾纠纷疏导化解、机制建设思路对策,不断完善“两书一函”机制。结合“八五普法”系列活动,通过“送课上门”“进圈入群”等形式“面对面”“点对点”普法答疑,指导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做好劳动争议、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调解工作,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依法履行义务,引导辖区企业、居民合理合法维权,从源头上防止矛盾激化、减少纠纷发生,持续降低“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风险。
仁和公安分局民辅警重要时节强化巡逻管控,提升联动处置。
区检察院干警为欠薪群众做法律解释宣传。 (图片由区委政法委提供)
责任编辑:唐波 审核:梁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