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东区
一曲笛音舞翩跹——“阿署达打跳舞”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兴全的故事

时间:2023-04-18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赵雪莉 王晓谦 记者 胡波 文/图

  脱下察尓瓦,干了这碗小灶酒。

  手拉手,围成圈,

  山歌唱起来。

  从早跳到黄昏落,只见黄灰不见脚
  ……

  这支曲调,是描述阿署达彝族人打跳时的场景,震撼、激情、热烈、喜悦。阿署达打跳舞,是流传于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及周边地区的民间民族舞蹈。

  3月的攀枝花,正是芒果花开的季节。苏兴全一大家人这天正在老屋聚会。炖鸡的浓香和芒果花的幽香弥漫空气中。

  一曲欢乐的笛音偶尔飘扬在山林间。“据祖辈相传,从明朝我们祖先来到这里戍边开始,和本地人水乳交融共生共长,其间创造、传承打跳舞,丰富我们的生活,迄今已有400年历史。”57岁的“阿署达打跳舞”区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苏兴全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阿署达人,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吹笛子、跳打跳舞,至今从未放弃传承和弘扬这一历史民俗文化。

  自己花10元买了第一支笛子

  苏兴全从小就喜爱音乐,特别是喜欢吹笛子。小时候,他上山放牛都在看打跳舞曲谱,学习劲头十足。家里父母也十分支持。

  “我的第一支笛子花了10元钱,是我19岁的时候到炳草岗卖菜后买的。”苏兴全说,当时他用扁担挑着家里种的韭菜、香菜、葱走了几十里路挑到炳草岗去卖。那天,卖菜卖了13块钱,正好看见路边有卖笛子的,本来打算吹着试一试,谁知道最后就用10块钱买下了这支笛子。

  苏兴全在家中吹笛子。


  在老屋里,苏兴全拿出了这支10元钱买的笛子,可见其保护得很好,轻轻吹响,依旧笛声悠扬。“后来,我拜鲍有志为师,系统学习了阿署达打跳舞曲调。”苏兴全说,农闲时就会一个人坐在自家屋檐下,吹一吹笛子,快乐充斥心间。

  上门邀请只为生日有笛有舞

  2010年,家住玉佛寺附近的村民王大爷要满八十大寿了,忙完农活,他来到苏兴全家,邀请苏兴全和伙伴们到时去他家吹笛子、跳打跳舞,为他生日助兴。

  两人开心地聊着,不经意间天色已暗。苏兴全要留王大爷在家里吃饭、住宿,可是王大爷想着家里还有许多事要安排,又匆匆赶了回去。“你要来,我就放心了,我要赶忙回去准备准备,招待你们呀!”临走时,王大爷再三说道。

  “大家赶到一起耍,才热闹哦!”盛情难却,在王大爷生日那天,苏兴全叫上平时一起打跳的伙伴们,早早前往王大爷家“赶热闹”。出门时,苏兴全还提了两瓶沱牌酒作为贺礼。

  文体队一起唱歌跳舞

  2016年,在苏兴全的老师鲍有志的倡导、组织下,邀约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始组织一支文体队伍。很快,有10位村民自愿加入了这支队伍。里面有吹笛子的,有拉二胡的,还有吹树叶的,大家的打跳舞也是越跳越齐整了。

  此后,村里每当有庆典、庙会、婚嫁、祝寿等活动,都会邀请他们去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增添热闹。他们最忙的时候是火把节和春节。

  阿署达村民和游客围着篝火跳起打跳舞。


  现在,阿署达村的文体队伍骨干已经有20人,村里的文体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游客对“阿署达打跳舞”充满了喜爱和好奇。曾经在阿署达广场举行活动时,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的凉山彝族学生都纷纷加入一起跳。虽然学生们不是在阿署达村长大,但音乐是相通的,学生们听到熟悉的旋律后,对打跳的热爱自然跳动起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物质丰富了,大家也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了,文体娱乐活动会越来越多。”苏兴全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到打跳舞队伍中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让金沙江流域这一民俗文化越来越闪亮。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