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对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重大任务,按照“消底、提低、扩中”的要求,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把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夯实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助力困难群众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1-6月,合计审核发放各项补贴19625人次,审核补贴资金4398.12万元。本年度全市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910个,现在岗2889人,其中残疾人34人、脱贫劳动力1616人,兑付岗位补贴1096.65元、岗位社保补贴203.97万元;兑付企业招用脱贫人口社保及岗位补贴143.59万元,发放重点群体创业补贴16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126.8万元,代缴失业人员医疗保险费1581.57万元,惠及4.7万余人次。
精准识别
至今未婚,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每月收入不足1300元,母亲患有脑梗、糖尿病,需长期服药……西区大宝鼎街道小宝鼎社区的杨天华省吃俭用,艰难维持着家庭开支。在她一筹莫展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慰问,指导她填写资料,认定其为就业困难人员。
随后,杨天华先后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保健按摩、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培训,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技能。最终,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就业,摘掉了“低保”的帽子。如今,杨天华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她很珍惜现在的工作。
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说,不少困难家庭因碍于情面,或不懂政策,游离于帮扶之外。精准“找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至关重要。能发现杨天华这样“沉默的少数”,得益于攀枝花建立的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累计核查重点群体12.83万人,已实现就业7.82万人,开展帮扶2.32万人次。
精准帮扶
我市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登记困难群众详细个人情况、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做到“一人一册”,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靶向发力、精准帮扶。
50岁的欧华至今未婚,2016年下岗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初,社区工作人员向欧华宣传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相关政策时了解到,欧华失业期间喜欢学习电脑方面知识,能简单应用图像处理、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等,也能安装电脑系统软件以及其他应用软件、排除电脑硬件故障,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等。
社区工作人员帮助欧华办理了困难援助对象的认定,并推荐企业招聘信息、公益岗位等,最终欧华选择参加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还购买了五险,而且离家近。”欧华表示,很满意这份工作。通过一周的试用,欧华很快适应了社区基层服务工作,能熟练使用基本办公电脑操作,热情服务居民,工作态度积极、诚恳、认真。
今年1—6月,全市认定就业困难人员331人,开展就业援助642人次。
当前,群众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对此,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搭建供需平台,纾解结构性矛盾。
家住仁和区的郭宇歌,毕业于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起初,她打算留在广东工作,但当收到攀枝花就业平台等发布的就业创业信息、政策宣传等后,她改变了想法,毅然回到了攀枝花。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
孟俐君家住米易县攀莲镇,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公司经营困难被迫离职,年龄偏大再就业较困难,加上需要照顾上初中的女儿,对工作时间有一定限制。经过帮助,最终应聘为新北社区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既解决了工作,又照顾了家庭。
1—6月,全市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43场,提供岗位49350个次,达成意向6936人次,提供免费职业指导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晏洁)
责任编辑:杨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