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日报讯(梁鑫悦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老师早上好!”“同学们好!”……7月21日一大早,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云盘村阳光明媚,大学生志愿者肖春兰、高明红早早地等候在村委会大院,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不到8时,杨毅杰、安银芳等几个孩子率先走进大院。“他们读书特别努力,每天都会准时到这里学习。”肖春兰说。
半个月前,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肖春兰与其他9名同学组建的“易米”阳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云盘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虽然支教活动时间不长,但还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与多元化的知识。”肖春兰介绍,团队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除了中小学基础学科和暑期课业辅导外,还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设置了手工课、彝族文化、党史学习、安全教育等课程。
云盘村地处麻陇彝族乡北部山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293户1316人,均为彝族,种植、养殖是该村的支柱产业。“放暑假了,村民们忙着外出打工和干农活,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村支部书记鲁永兵说,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村民们都很欢迎,特地将村委会的大会议室和图书室收拾出来当作临时教室,将二楼的小会议室和主任办公室改装出来当作志愿者宿舍。
“放暑假了,原本想在家轻松几天,可是听说来支教的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我就积极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米易县民中教育集团上初一的李静兴奋地说,“我的目标就是考上四川师范大学,这些老师都是我的榜样。”据了解,云盘村此次接受辅导的共有23个孩子,年纪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就到了和孩子们道别的时候。当天下午,10名支教大学生上完最后一天的课后,与孩子们一一道别,眼眶都湿润了。“肖老师,你什么时候再回来给我们上课啊?我们会想你的。”就读一年级的安银川拉着肖春兰的衣角,依依不舍。
“支教的时间虽然有限,但我们和孩子们建立起了联系,将继续关注他们的成长。”肖春兰说,对于大学生而言,支教这种下基层、接地气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开阔眼界,更是自己专业知识的延伸。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