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贤浩在采摘葡萄。
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沙静 文/图
夏至前的一个清晨,从城区驱车20公里路程,我们来到格里坪镇格里坪村紫玉葡萄庄园。悦耳的鸟鸣声,清脆婉转,走进葡萄园,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仿佛置身于翡翠的世界;一串串饱满硕大的葡萄挂满枝头,绿的、蓝的、紫的……惹人喜喜爱。
“葡萄树修剪分为春季抹芽、夏季打顶、秋季小剪、冬季大剪,每个步骤跟葡萄的结果都息息相关。这次我们修剪葡萄顶梢,避免枝条徒长,促进果实发育,其次,看到次果、小果串也进行修剪。”农庄主谢贤浩一边擦去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向我们介绍:“蓝色的是‘蓝色海洋’,绿色的是‘京早晶’‘阳光玫瑰’,颜色虽好看,但还没熟透。再过段时间,几个品种就基本成熟了。”
“今年种了40余亩,京亚、金星、阳光玫瑰、巨玫瑰、蓝色海洋等各品种的葡萄,应该有50万左右的收入。除了发展葡萄产业,在华坪那边还种植了90余亩的芒果,这几年收入也不错。比起前些年,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谢贤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比起现在的好日子,用谢贤浩自己的话来说,前些年的经历风尘仆仆,生活确实有些“寒酸”。
返乡创业路艰难
2000年,谢贤浩从学校毕业以后,相继在上海、北京从事家具及建材的销售工作,最后一份工作是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区销售总监。10年的打拼,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漂泊在外,一颗心总觉得无处安放。“我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在北上广还是回乡?”“都市再繁华也没有父母在的地方好。北京大街小巷到处琳琅满目的水果,可我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父母种的葡萄。”他说,“无数个深夜辗转反侧,心底给出的是同一个答案——回去把我们村的葡萄种好。”
2013年底,他辞掉了北京的工作,选择了返乡创业。
“发展什么产业、市场销售渠道、资金来源、基地选择……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提前思考决定。”谢贤浩说,创业艰难风险多,身边创业者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都有。人生短暂,我想要拼一把。我们村发展葡萄产业有优势,我想把我们村的葡萄规模化,让更多人品尝到家乡的葡萄。
2015年,谢贤浩多渠道了解政策,挨家挨户征求村民对流转土地的意愿……终于,在当年9月流转了格里坪村四组的30余亩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并成立了攀枝花市紫玉葡萄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纳入股东。“公司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种植‘绿色、健康、生态葡萄’为核心的理念,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为基础,结合我们村特色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阳光康养四位一体的葡萄庄园。”谢贤浩笑着说,幸运的是,公司的发展理念与经营思路得到了肯定。2016年,谢浩贤的葡萄庄园被列为全市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
谢贤浩说,庄园成立过程中最艰难的是融资,承租土地、技术、管理……样样都需要钱。但后来,他详细了解了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后,先后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资金扶持和银行贷款,庄园中后期的建设资金链得以解决,庄园顺利建成。
谢贤浩回想起创业初期的不易及得到的帮助,很是感激。
他也感慨,自己是幸运儿,搭上了乡村振兴这班列车,一项项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让乡村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新农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也让乡村也成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甜蜜致富路
西区格里坪片区有2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在庄园建成之前种植户仅有20余户,零零散散70余亩的种植面积,品质有好有坏,价格普遍在16-20元每公斤,农户收益少、不稳定、种植积极性不高。
庄园成立后,谢贤浩着手打造“紫玉阳光”“京亚葡萄”两个品牌并推广标准化生态葡萄种植。2017庄园首次挂果,通过前期宣传、分级销售、伴手礼产品开发、入园采摘等销售策略,葡萄的价格上涨到了30-40元每公斤,收入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也高了。
“我们家流转了1.7亩土地,每年每亩给我们1800元。除了流转土地有收入,每年葡萄套袋、修剪、采摘的时候需要大量人手,我们来打零工,还有一份收入。”村民赵关碧对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很是高兴。
“我们种的葡萄苗是由庄园免费提供,除此之外,还免费为我们提供种植技术,现在我们村的葡萄越种越多,品质也大大提升,也收获了顾客的好评。”“多亏了我侄儿,流转了我们家土地,让我们老两口有了稳定收入。”在谢贤浩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日子一天一个样,心里犹如树上的葡萄,甜蜜蜜的。
发展葡萄庄园的目的在于发挥产业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转变农户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推特色农业的发展。这是谢贤浩建葡萄园的初心,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谢贤浩作为攀枝花市紫玉葡萄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领头人,坚持“农民共享平台、庄园直销、共同富裕”的发展原则,带领村民种植葡萄,并将村里的葡萄等农产品远销珠海、深圳、北京、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提高了格里坪村农产品的知名度。
2017年以来,该村新增果园面积90亩,辐射当地约5个村民小组,带动40余户农民增收。同时,他立足于新形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扎根农村,积极钻研,带头致富的同时,推广标准化种植与一年两季技术让农产品提质增效。
夕阳西下,谢贤浩忙碌在庄园里外,看着挂满葡萄的庄园,他眼里充满希望,浑身是劲儿。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