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新苑在管理猪仔。
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文丽云 文/图
“今年前5个月卖了七八百头生猪,目前市场价格不稳定,要看下半年的行情了。”6月16日,在格里坪镇金桥村13组,“90后”的康新苑在自家的养殖场外笑呵呵地说。
“她在家门口办起养殖场,实现人生创业梦想的同时,也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村党总支书记张贵银说。
2009年大专毕业后,康新苑到攀钢冶建公司工作,同时,由于父母治家持业有道,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但她却始终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自己的事业。康新苑家在格里坪镇经堂村(后改为金桥村),从小喜欢“折腾”的她,每每看到乡亲们辛苦劳作而收入不高的情景,总有一个声音在内心响起:“我能否改变这种现状,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终于,上班两年后,她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返乡创业。
回家乡开超市、做餐饮、搞微商,康新苑尝试过很多创业的方式,但都不理想。创业屡屡碰壁,她明白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还不够,为了充实自己,2014年她去读了自考本科。
“4头母猪,可以赚20万!当时我去云南华坪耍,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了。”康新苑说,2017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农村生猪养殖是一个不错的产业,有很好的市场。回到家后,凭着一股热情,她说干就干,“回来我就买了6头母猪,为了节省开支,在家里厕所搭起了简易猪棚开始养。”康新苑说。
第一次养猪,康新苑想当然地认为,养猪应该很简单,只要按时喂食,猪就会茁壮成长、自然配种,就可以赚钱了。然而,才10多天就死掉了1头猪,康新苑无法理解,也非常心痛。
“我赶快在网上买书,学习养猪知识。”康新苑说,她明白,养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遇到了困难,她还是想着要坚持下来。
“1头也是养,10头也是养。大家都这么劝我。”康新苑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当年年底,租场地、建猪舍,她一口气买来30头母猪开始喂养,并成立了养殖公司。“卖饲料的师傅还说,他愿意赊账给我。”有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康新苑决定咬牙继续尝试。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中还要困难。买的时候不会选品种,买到了被骟的猪。母猪不发情,配种不成功,仔猪死亡率高等情况接连出现。不到一年时间,康新苑的养殖公司已负债90多万元。“当时的小猪存活率只有一半,埋死猪埋到流眼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康新苑的声音有些低沉。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是放弃还是坚持?
返乡创业,不是康新苑一时心血来潮的事情。“这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地方重视人才返乡创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康新苑说,既然有政策,地方党委政府就会有提供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的相关培训。所以,她坚持将养猪的这条路走下去。
康新苑积极查找失败的原因,查资料、找书籍,跑几十公里外去请教专业人士和“土专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康新苑终于掌握了科学的养猪方法。
于是,她重振旗鼓扩大规模,改良传统养猪模式,推行现代化管理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她的养殖公司成为格里坪镇第一家引进原种母猪的公司。品种改良后仔猪成活率、生长率、屠宰率得到大大改善。2019年到2020年康新苑的养殖公司年猪出栏1200头,年收入达到280万。
2020年,实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康新苑被大家选为金桥村13组的村民小组长。
“作为一名党员,我清楚地认识到,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得益于国家好的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个人富了不算富,我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当选后的康新苑的表态发言。
生猪养殖慢慢走上了正轨,康新苑也想带动当地养猪业发展,带领当地的村民一起富起来。她主动为当地农户讲解生猪养殖技术,得到了农户们的充分认可。农户们普遍认为,只要有康新苑在,就不怕喂猪了,也不怕走弯路,对喂猪也更有信心了。2020年,散养户们遇到了猪价高峰期,收入增加让他们生活越来越好。
谈及未来,康新苑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我的目标是,继续利用公司的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养殖合作户,科学养殖、现代化管理,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乡村富、乡村美是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的共同梦想。我深信,只要共同努力,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