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
盐边非遗节制造“看见,彩虹的样子”

时间:2023-06-11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非钒钛度讯(记者 梁波)长号伴民谣,古树缠彩带,清香柔软的新鲜松针铺成的迎宾大道上,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们用弩弓签到,还要喝上一杯“拦门酒”,绚丽多彩的非遗技艺,引发如潮的掌声笑语,响彻雅砻江畔……6月10日,第18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盐边县红果乡三滩村的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看见,彩虹的样子”2023盐边非遗节活动全天,吸引了3000余市民前来感受非遗里的大笮风情。

非遗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记者了解到,今年,为加快探索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经验,盐边县围绕“产业怎么干”,将陆续推出四大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力促文化赋能产业、资源整合产业、节庆激活产业,凸显本土文旅IP,丰富“安逸四川 滋味盐边”内涵和品牌美誉度。这次非遗节是四大系列文旅活动之一——“看见,彩虹的样子”系列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意在以非遗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打造“非遗+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让文化更富有活力,旅游更富有魅力。

舞蹈《夫织夫朵》展示了傈僳族婚礼的魅力。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在政府主导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促互动中,公众的目光随着“非遗”的牵引,看见的,是不一样的彩虹——

  走近非遗,看见文化的彩虹。

  策划具有区域影响力或辐射带动作用的节庆活动,是盐边县今年打造服务业新名片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次非遗节活动,盐边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红果乡等部门进行了精心策划,以全县包括10项省级非遗项目在内的31项非遗项目为切入点,开展融民族服饰、非遗项目展示于一体的非遗情景剧表演,傈僳族火草麻布制作、苗族蜡染及刺绣体验,非遗美食品尝,笮山锅庄大家跳等活动,现场还把所有非遗项目、县域历史文化景观做成了展板,让游客通过非遗的方式,更直观、深入、近距离地了解大笮文化的丰富内涵。

非遗节上浓郁的民族风情。

  为不断拓宽“乡村”与“城市”的融合渠道,将民族文化与艺术变现为产业,被命名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发展基地”的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以傈僳族“非遗+课题研究、+研培计划、+文创孵化”等为方向,与四川大学视像整合与媒介艺术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进行了文化符号创意传播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实践中心、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民族文化创意实践基地等揭幕授牌仪式,开启深度合作,通过文创产品、音乐设计、市场拓展等,让大笮文化焕发新活力,推动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盐边县傈僳族研究会会长谷艳表示,下一步,将有多个高校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国外的留学生走进三滩村,进行“诗和远方,如何照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现实”的实操。

  爱上非遗,看见欢乐的彩虹。

进场游客喝“拦门酒”。

  活动在现场一轮接着一轮的非遗沉浸式体验中掀起了高潮,多个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惊艳亮相”:完整保留了婚俗礼仪、音乐舞蹈、服饰美食、信仰祭祀等流程的“傈僳族婚礼”;竹笛伴奏、调式明快,曲调或高亢激烈,或婉转回旋的红彝蹀脚舞;苗鼓声声、藤条挥舞,展现苗家儿女祈福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苗族绷鼓仪式,掀起了台上台下的互动高潮。

  由9道仪式组成的傈僳族婚礼仪式,在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的房前、屋内火热开展,不少游客、网红达人、媒体记者跟着迎亲队伍,席地而设,松针为桌,柴块为凳,共品油茶、“九大碗”;现场还跳起了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笮山锅庄”,数百名市民游客与“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的非遗传承人,在欢快的音乐里尽情舞动,感受盐边非遗的独特魅力,在文化交流体验中共话文化之美。

弩弓签到。

  活动现场还设立非遗文创展区以及傈僳族火草麻布、苗族蜡染及刺绣、国胜手工制茶等非遗互动体验区,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非遗手工课堂和非遗知识课堂,引导游客动手体验、感受、传承非遗文化。

  “确实好耍、也很新鲜,刚刚发了一个朋友圈,好多人都来问我,以后来耍还有这些内容不,”在国胜手工制茶互动体验区里,品尝着自己炒制的新茶,市民杨志萍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如果一直都能持续,盐边的旅游肯定会越来越火。

  带走非遗,看见经济的彩虹。

非遗技艺展示。

  在非遗美食专区,记者看到,14个具有盐边特色的文创、美食摊区前,全部都是攒动的人群,县文广旅局的工作人员杨玥说,早上组织过来的盐边羊肉米线预包装食品、姜婆婆凉粉全部卖完了,切成小块的盐边牛肉卖出70多斤,有的商家没有想到今天的生意如此火爆,连续去位于县城的仓库补了三次货,来自红宝乡苗族非遗手工坊的蜡染服饰也卖了好几套。

  “今天,光是‘猴孙’就销了100多个,我感觉主要是我们讲解本民族的文化起了作用,心里自信心倍增,”在彩虹般斑斓的傈僳手工刺绣展区,三滩村村民、非遗传承人贺正芬告诉记者,这些年傈僳族非遗传习中心倾力打造的“阿木诗依”品牌,有很多文创产品,既有独具匠心的日用品,也有时尚的工艺品,“猴孙”是其中之一,很多客人因其幸福安康的祝福寓意,纷纷掏钱带走。

傈僳族婚礼的沉浸式体验。

  文旅策划、创意营销的关键,是吸引人气、带动消费。盐边县文广旅局局长贺晓莲表示,这次非遗节活动规模不大,但启发很大,三年疫情压抑了很多活动,盐边县地域宽、资源丰、人文浓,只有不断举办特色活动,培育品牌,才能逐渐形成市场认知和消费共识。(盐边县文广旅局、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