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敏 记者 胡波 文/图
如何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如何服务好“一老一小”,让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充沛、更可持续?围绕这一命题,东区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线上”智慧联动,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健全救助数据管理,推动“一老一小”试点,全力打造特殊群体共同富裕和幸福生活路径,保障他们生活安康。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线上”智慧联动
“现在,在日常‘线下’巡查中,我们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可以通过‘花城e+’线上操作发送,很快让社区、街道、东区民政局等知道,及时协商调查解决。”4月17日,东华街道金汇社区网格员张女士说。
近年来,东区积极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行基层党建融合发展,优化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小区党组织四级架构。
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完成大渡口街道托管银江镇华山村,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街道(镇)扩权赋能,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村)倾斜。
持续深化“三跨三联”模式,建立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创建省级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在此基础上,东区相关部门单位加强联动,积极整合资源,全面深化网格管理,推广运用“花城e+”基层治理平台,深化智慧联动中心建设,建立了贯通“区—街道(镇)—社区(村)”的纵向视联网指挥调度系统。
“大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线上’智慧联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居民需求,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东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玉平说。
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动态调整保障标准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扶,我现在已经有了工作和收入,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了。”在今年春节慰问中,特困人员杨先生激动地说,考虑到我们家的困难和我的实际情况,社区提供岗位,安排我做了保洁员。
东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入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近年来,东区积极加强困难群体收入监测、帮扶救助,全面消除全省低保标准低限以下城市困难群体家庭、省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线以下农村困难群体家庭,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积极开发公益岗位、爱心岗位,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托底安置,确保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低限不低于上一年度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35%、农村低保标准低限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低限的75%,将低保边缘家庭收入认定范围扩大至低保标准的2倍。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慈善工作体系,打造本级慈善品牌,鼓励和引导高收入群众和企业、团队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近年来,东区动态调整保障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30元/月提高到710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由820元/月、763元/月提高到923元/月。2023年一季度,东区发放低保金和特困人员生活救助金390万元、临时救助金22.07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4.0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92万元。
真情关爱低收入者,健全救助数据管理
“2017年以来,针对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问题,东区认真梳理推荐了保洁、绿化、网格员、巡山员等工作,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并统筹城乡社区治理岗位,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员岗位吸纳工作人员,迄今已帮助近100名低收入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东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华说。
近年来,东区健全统一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机制,升级低收入人口信息系统,强化数据比对筛查及预警。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夜市经济、户外经济,搭建公共就业平台,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释放更多适合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岗位。
加大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失业登记、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鼓励灵活就业。发展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大力扶持成长型创业。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截至目前,实现救助人员100%数据库管理。
推动“一老一小”试点,争取扶持加强合作
“手机上下载好这个小程序,当老人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手机上就会显示报警状态,你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这是在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照护人员向前来看望父亲的肖女士讲解智能腕表操作方法的一幕。该服务中心积极引进智慧平台,实现医养结合,打造花园景观,让老人乐享幸福康养生活。
老人在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康养。
近年来,东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实现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辖区养老机构床位达20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并积极打造智慧康养平台,构建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孩子和老师在东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愉快玩耍。
探索更高标准的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截至目前,东区向省民政厅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建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东区瓜子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完成了大渡口街道南山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制定了东区2023年三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工作计划;向省民政厅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改造农村敬老院;银江镇恒德社区与四川爱贝比托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东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