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社会
做好护理,要从“心”开始

时间:2023-06-20 来源:非钒钛度客户端


  记者 梁波


  “她们对病人有耐烦心,做事心又细,虽然生病了要住在这里,但我很安心!”

  6月18日上午,盐边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的内科病房里,81岁的盐边县城居民宋学珍老妈妈慈祥地看着为她输液的护士,一句话里用了三个“心”,夸奖着眼前的这群白衣天使。

  对于盐边县人民医院内科护理团队来说,像宋学珍老妈妈这样的夸奖,在广大患者及家属中间带有普遍性,这个共计18名护士、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团队,就在今年,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高光时刻,荣获“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获评攀枝花市十佳护理团队。


  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 

  各级党委政府颁发的荣誉、群众的真心点赞,为什么为频频给予一个县级医院的护理团队呢?该团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独门秘笈?

  18日上午,护士长李雅莉对记者讲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我们的工作简单、平凡,但要真正做好,我觉得就是4个字——有心而已!”

  “有心而已”,是业务素质精湛、专业技能出色的内科护理团队集体的工作态度,更是集体的工作标准,其核心是爱岗敬业,具体的路径是:在工作上做有心人,用医者仁心的真情对待患者,苦练护理基本功,通过优质服务,让患者安心住院治疗。

  怎样才能达到上述标准呢?采访中,多名内科护理团队的护士们向记者表示,唯有有心,才能不负使命,才能在岗位上履职尽责、实现团队及个人的价值。

  内科护理团队的专业技能让患者很安心。

  最近一段时间,红果彝族乡梁子田村25岁的年轻母亲勒格阿石一直被一种温暖的情感感动着,6月1日,她九个月大的儿子阿都龙华突然发烧、哭闹不止,她赶紧抱着孩子赶到了盐边县人民医院,经过医生诊断,是支气管肺炎,需住院治疗,但当时她什么准备也没有,在县城里也举目无亲,她讲彝族话,不少人都听不明白,加上那几天正值天气变化,儿子衣服单薄,尿不湿都没有。当班的护士边鑫,也是彝族,在了解勒格阿石的具体情况后,马上买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又在食堂给勒格阿石打来了热饭热菜,内科护士团队的姐妹们给孩子准备了奶粉、尿不湿,护士长李雅莉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了阿都龙华。

  而回忆这件事时,李雅莉、边鑫都显得轻描淡写,边鑫告诉记者,团队里大多数都是盐边人,大家对父老乡亲天然有一种亲切感,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感觉很欣慰。

  对群众的真情,成为内科护理团队加快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助推器。

  记者了解到,盐边县人民医院内科是一个集消化、呼吸、心内、内分泌、儿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全科室23个病房,最多的时候收治80多名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勤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以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去胜任工作。

  “护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零失误,我们每天白班有7个人,夜班3个人,如果住院的病人多,几乎是要连轴转,没有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光是工作量就吃不消。”30岁的田维棋是内科护理团队的骨干,今年护士节,县上举办的医务技能大赛上,她获得了一等奖,团队的另外两名同事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展示了内科护理团队整体实力。

  每次查房,一句简单的问候,暖了患者的心。

  实力来源于苦练,记者获悉,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下午,是盐边县人民医院内科护理团队雷打不动的业务技能培训大课堂,这样的传统已经保持了好几年,培训台账上长长的数据,是用汗水和努力累积起来的:全科护理人员每年参加专业学习培训80次,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老师到科室授课以及业务查房,通过现场教学,进一步查漏补缺;每名团员必须做到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人人过关;每年开展2-3次实际情景应急演练……

  6月19日下午,正在地里忙活的勒格阿石告诉记者,和儿子在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住了7天院,她感觉自己和孩子享受到了亲人一般的待遇,更令她感动的是,出院回家后,内科的护士们打了好几次电话,询问孩子的恢复情况,“昨天,李护士长又打电话来,这样的医院确实不愧是人民医院啊!”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