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打包”研学体验活动现场,学生们化身“小狮子”。
非钒钛度讯(肖燕 记者 吴晓龙 文/图)“什么是‘舞打包’,大家有知道的吗?”4月18日上午,东区瓜子坪付家大院内,来自成都的舞狮教练阳绪林向南山实验学校8年级的86名学生提问道。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舞狮子、打油茶、包粽子。”阳绪林教练话音未落,就有学生抢先回答。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兴,增加热闹的气氛。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舞狮,大家注意看,一人当狮头、一人当狮身和后脚。”阳绪林教练一边说,一边戴上“狮头”,开始了舞狮教学。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了传承三线精神,讲好三线故事,让青少年们了解开放包容的攀枝花文化,当天,瓜子坪街道攀北社区特意邀请了阳绪林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研学体验活动“舞打包”。
阳绪林教练仔细讲解动作要领后,86名学生立即化身“小狮子”,戴上“小狮头”,跟着锣鼓的节奏,成了一名临时舞狮人,活蹦乱跳起来。从最简单的张嘴、摇尾,到舞动狮头,不一会功夫,学生们就学得有模有样了。“原来当年的三线建设者在艰苦工作之余,也有着自己的业余活动,还能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真的很敬佩他们。”“小狮子”龙栖芸说。
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学生们介绍、讲解了打油茶和包粽子。
据了解,今年4月7日以来,攀北社区已组织攀枝花市凤凰小学、南山实验学校的500余名学生开展了3场“舞打包”研学体验活动,受到老师、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4月21日,我们还将举办一场研学活动。”社区党委书记肖燕介绍,攀北社区本着“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宗旨,坚持以居民群众的需求为服务导向,结合社区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具有三线文化特色的舞狮体验、包粽子、打油茶等活动,让社区孩子在乐趣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成长,讲好三线故事。
链接:
“舞打包”,即舞狮子、打油茶、包粽子,是当年参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们带来的移民文化。
舞狮子
舞狮是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氛围下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每逢喜庆节日,如开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兴。
打油茶
油茶是广西很多地方的传统美食,当地人每天早餐都要喝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中餐晚上夜宵也离不开油茶,油茶还是招待远方客人的必备美味。
包粽子
在四川,粽子的上桌意味着端午节的到来。而在广西,粽子在重大节日或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如春节、端午节、婚嫁、丧葬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粽文化。古时的粽子种类繁多,有角粽、锥粽、九子粽、枕头粽和棱粽等。广西的粽子经过历史的洗礼传承到现在,形成了外形四四方方、制作工序复杂考究、内馅软糯可口、口感层次丰富的“平安粽”。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