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推荐
四川新闻联播丨一江清水向东流①上游寻“变”

时间:2022-09-28 来源:四川观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长江沿线考察调研,强调长江保护这一“国之大者”。今年6月,总书记在宜宾三江口嘱托,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同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和重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四川台和重庆台共同发起,联合长江上游沿线的三十多家市州台和区县融媒,推出大型新闻行动《一江清水向东流》,以一江为脉接力采访,寻十年生态发展之变,看山河锦绣气象万千。

  

  沃野天府、壮丽山城,流淌着哪些人与江的深情对话?母亲河发生了哪些改变?跟随我们川渝联合报道组的镜头,一起开启上游之旅。  

  她,从远古走来。

  

  亿万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造就了长江。  

  从古至今,这条母亲河孕育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也滋养着川渝并蒂。  

  川渝联合报道组 攀枝花台记者 汪晖:我现在是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干箐村。从这里,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从云南流入了四川。  

  川渝联合报道组 巫山台记者 郭双双:这里是重庆段长江尾,也是长江东出四川盆地的最后一站。  

  川渝联合报道组 攀枝花台记者 汪晖:只有到了四川境内,金沙江才迎来了第一座建在江边的城市——攀枝花。  

  川渝联合报道组 巫山台记者 郭双双:郭沫若曾题诗,“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大自然在这里画下一道线,整个上游生态系统由此分野。  

  川渝联合报道组 攀枝花台记者 汪晖:滚滚江水,一路向东,我们川渝联合报道组发起的《一江清水向东流》新闻行动,就从这里开启。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它自“世界屋脊”而来,浩浩汤汤,百折不回,流经11省市后汇入东海。长江上游,长4504公里,占总长的70.4%。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奔流激荡,滋养川渝大地。而再继续溯流而上就是金沙江,流经的第一个地级市就是攀枝花。  

  在百里钢城,金沙江褪去泥沙,一条翠绿的丝带穿城而过。攀枝花最早叫“渡口市”,这似乎诉说着城与江的缘分,而近几年,城与江更亲近了。在攀钢钒冷轧厂,2020年投资3800万元的废水处理系统提质改造项目,让工业废水实现了零排放。  

  攀钢钒能源动力分公司冷轧水处理站站长 彭学东:我们在出水口建了一个鱼池,用的就是生化处理后的水,已经养了两年多了,都处于正常生长的状态。  

  在城另一边的马家田——是攀钢唯一的尾矿库,堆积了50年,从太空看犹如一片巨大的“黑湖”。2020年底,它退役关闭,开启覆土绿化、生态修复。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马家田尾矿库技术负责人 余大明:整个覆土的厚度达到了0.3米以上。覆完土以后,我们修建了相关的排洪沟渠和监测设施,同时在土上播撒花种和草种。  

  今年8月,当我们再次从空中俯瞰尾矿库,格桑花第一次在这里绽放,“黑湖”涅槃成为“花海”。放眼整座城市,2021年,攀枝花的地表水环境在全省名列第一。  

  从“百里钢城”到“阳光花城”,折射的是上游样貌之变。同样呈现出变化的,还有长江支流——岷江水系上的兴隆湖。  

  经过9年建设,这块四川天府新区里的一块泄洪洼地,已“生长”为公园城市“样板间”。从三维地图看,4500亩的湿地水域,不仅有白鹭翩飞、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还有精英汇聚、动力澎湃的创新生态。环湖而建的成都科学城里,已引入培育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协同创新平台56个,汇聚高层次人才457名、高端科研人才5000余名。引进海康威视等重点企业120余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9家。同时正在建设天府实验室,布局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11个,引进“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在这里拔地而起。  

  川渝联合报道组 四川台记者 靳涛:一片湖,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了城市,让生产、生活、生态以最舒服的状态有机统一,在给了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也还给了大自然绿水青山,山水人城在这里和谐相融。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这背后是上游的理念之变。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重庆巫山。  

  川渝联合报道组 重庆台记者 刘泯尧:在巫山小三峡,野生猕猴可以说是吃喝不愁,在大宁河上沿途设有多个投喂点,我身后就是其中一个,你看小猴子们正在加餐,投喂船每周会定时进行投喂。  

  巫山,是长江流经重庆的最后一道关口。这里的野生猕猴,是巫山的三大生态宝贝之一。因植被破坏等原因,古诗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场景曾几近消失。为此,巫山人“放下斧头、扛起锄头”“下河治水、上岸治绿”,越来越多野生猕猴、鸟儿、鱼儿回到这里,古诗中的场景得以在沿岸居民的眼中重现。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居民 卢成毅:这个鸟儿,原先基本上是看不到,只能看到几种鸟儿,现在经过这些年生态保护,确实现在基本上 (鱼类鸟类)看得太多了。  

  山同脉、水同源,四川和重庆,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这几年,川渝不仅各自努力,也携起手来一起使劲儿。川渝两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同合作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  

  文化河两岸,一边是达州开江,一边在重庆梁平。2020年,川渝两省市在全国首创组建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携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文化河两岸携起手来,共同排查污染源,共用一个污水处理厂,跨界河流重回水清岸绿。  

  达州市开江县任市镇老街社区居民 邓承平:文化河原来是蛮脏、蛮臭、垃圾横生,现在这个河水变得清澈,小娃儿、大人晚饭后经常来散步,也没得啥味道了。  

  从分头治水到协同管河,上游的举措之变效果立竿见影。2021年,川渝跨界河流25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较实施河长制前提高4个百分点。  

  长江上游的样貌、理念、举措变了,长江边的人水关系也变了,而不变的,始终是身处上游的人们那份责任与担当,和对母亲河的情感与认知。一江清水,源远流长。接下来的上游之旅中,我们还将带您走进城市和乡村,走进水岸与山谷,走进工厂和港口,寻找更多“长江之变”。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

网站联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