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2日电 题:“查干扎那”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王春燕、魏婧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乌兰察布市举行,搏克项目的男子个人冠、亚军都叫查干扎那,巧合的是,他们所在的锡林郭勒盟代表队的搏克教练也叫查干扎那。
查干扎那这个名字的魅力在哪里?如果你身在锡林郭勒盟,如果你是一名搏克迷,那你一定知道答案。
查干扎那,蒙古语意为“白色的大象”,象征着力量。59岁的教练员查干扎那,是第一个赋予这个名字传奇色彩的人。
20世纪80年代,年轻力壮的查干扎那是草原上的传奇搏克手,只要他参加那达慕大会上的搏克比赛,就很少让冠军旁落。
在草原上,优秀的搏克手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男女老少共同的偶像。于是,那些热爱搏克运动的父母为自己的儿子取名“查干扎那”,希望孩子将来也能成为像查干扎那一样优秀的搏克手。
就这样,在内蒙古草原上,数不清的孩子被叫作“查干扎那”,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从小梦想着自己能成为查干扎那那样的搏克手。
说起这个名字的魅力所在,见证着一代代弟子成长的查干扎那笑着说:“因为草原上的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搏克。”
搏克运动规则简单易懂,不分年龄段、不分重量级,一跤定胜负,无需解说,容易看懂。又因为胜负往往在一瞬间,因此观众都盯着场地内,唯恐错过最精彩的一幕。
搏克在内蒙古的群众基础极好,每到那达慕大会,搏克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头顶着炙热的阳光,观赛的牧民们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
夺冠的搏克手查干扎那说,搏克运动注重以小博大,块头不大的搏克手通过技巧也能赢了大块头选手,十分刺激好玩,很受大家欢迎。
乌兰察布搏克队的教练西拉,曾作为运动员参加过第二届和第三届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第四届开始以教练员的身份继续参赛。对于查干扎那这个名字,西拉也印象深刻,“搏克在内蒙古群众基础好,在锡林郭勒盟尤其如此。有非常多孩子叫查干扎那,搏克摔得好的查干扎那层出不穷”。
责任编辑:唐波 审核:梁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