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小啊喇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技术员查看玉米生长情况。
非钒钛度讯(诸彦佟 记者 王南桢 文/图)4月17日,仁和区大田镇小啊喇村杨家湾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20亩新品种爆浆玉米长势喜人。仁和区在这里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三新”项目,不仅能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还能省时省力保护耕地。
品种引“新” 种出幸福好“钱”景
近年来,爆浆玉米因其独特的口感受到消费者青睐,小啊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国洪了解到,玉米属于短日照作物,强烈的日照能够有效促进生长,使其加快成熟,而大田镇年平均日照时长约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生长、糖分积累,于是他家尝试引种了3亩爆浆玉米。
“今年2月,我们结合大田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了爆浆玉米试种,可以发展采摘农业,目前项目区一共试种了20亩。”李国洪说,爆浆玉米成熟后除了统一贩卖,游客还可以走进田间地里体验采摘乐趣。
据介绍,爆浆玉米亩产量约2400斤,每亩收入约7000元。未来,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大田镇将进一步推广扩大种植面积。
肥料试“新” 降本增效保耕地
在项目建设示范区,一块立着“‘三新’项目——新品种肥料引进及施肥模式试验2号模式施肥区”标识牌的农田里,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韩忠华正用量尺测量玉米茎秆的高度。“这片试验田正在探索4种化肥使用模式,目前玉米长势非常不错。”他解释道,在采收后他们对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
“在玉米种植中,通常会施肥4次,分别为底肥、提苗肥、拔节肥和攻苞肥。在项目中,大田镇尝试推广使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稳定性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韩忠华说,现在争取通过实验降低施肥次数,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而且新型化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达到良性循环。
农机添“新” 智能一体省时省力
在项目区,除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上还将引来“新帮手”——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设备。
“我们引进了一家水肥一体化生产设备供应商,通过他们的高效节水模式和化肥、农药的精准控制,来实现高标准农田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大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龚承鑫说,正在200亩高标准农田实施的水肥一体化设施项目将于年内完工。未来,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远程完成浇灌、施肥、农药喷洒等工作。
龚承鑫介绍,施肥防控新机具在绿色防控方面,通过节水节肥实现成本控制,避免资源浪费;通过使用新型化肥及农药来降低污染。
“‘三新’项目的实施对我们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龚承鑫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的农户一起增收。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毛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