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钒钛度讯(朱智敏 记者 胡波 文/图)6月19日,记者从东区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东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主动发现对象,主动发现渠道,主动发现救助,精准救助效率,4举措切实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真情关爱困难群众。
入户调研。
主动发现对象。重点聚焦有求助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对救助政策、申请流程不了解的特殊困难群众,密切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尤其是年老、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患有重大疾病等群众;通过社会救助热线、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来电来信来访等渠道反映救助诉求的群众;经救助后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且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困难群众等,将日常走访摸底、常态化风险排查与定期集中摸排相结合,加强动态跟踪和分析研判,主动发现救助需求。
主动发现渠道。构建“四级联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利用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等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建立“主动发现”前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及时向街道报告。街道明确工作人员负责“主动发现”工作,通过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相关部门通达以及媒体报道信息等,了解收集本区域内困难群众事项线索,分析研判出有潜在风险的困难对象并建立工作台账,主动发现生活困难群众,及时将信息汇总到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加强社会救助信访工作,利用服务窗口、公示栏、网站、微信群等平台,公开区民政局、街道救助联系电话,畅通多样化、高效率的服务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实现数据互通,通过数据比对及时主动发现因病、因学、因残、因突发严重困难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开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监测底线以下城市困难群体家庭摸底工作,积极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全面消除省低保标准低限以下城市困难家庭。
主动发现救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进一步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应用,打通部门间信息交换渠道,加强信息共享、交叉比对,逐步将医保、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等部门实施专项救助的信息,以及工会等单位掌握的相关困难群众信息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库,努力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常态化。今年以来,东区50余名社会救助专兼职工作人员及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走访摸排,完善数据比对管理措施,及时汇总更新获得专项救助的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等,筛查存在遇困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做出风险预警标识提示,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精准救助效率。建立完善发现接办流程,对通过低收入人口预警平台产生预警、实地摸底排查等方式发现的困难群众,主动宣讲救助政策,了解其申请意愿和能力,并遵循救助自愿的原则,对有申请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的,协助其收集、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帮助提交救助申请。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涉及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急难”对象,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并协助申请相应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遭遇急难的,按照“先行救助”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对遭遇重大暂时性生活困难的,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提高临时救助额度。
截至目前,东区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金共608.7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累计发放78.6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累计发放34.99万元,为1476名逝者家庭享受减免或补贴基本丧葬服务费用123.39万元。
责任编辑:梁芝羽 审核: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