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 爆料: 0812-33332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12-3333216 举报邮箱: scpzhrb@163.com

标题

新闻聚焦 时政 社会 理论 即时新闻 本土  国内 国际 专题汇总 康养 社区 公益 活动
权威发布 区县 园区 服务 本网直击 融媒体 直播 视频 生活动态 教育 房产 文体 资料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
古村落的新“招牌”

时间:2019-08-13 来源:攀枝花日报

  9d63c77d399c2e2c0679662f3dd7faaf_s.jpg

盐边县和爱彝族乡联合村新龙组的村民跳起红彝嘀脚舞。 (盐边县和爱彝族乡政府供图)

  □钱满 本报记者 梁波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盐边县和爱彝族乡围绕“环境、旅游、文化”三要素,挖掘民俗古村落的“古早味”,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环境振兴小河潺潺花满院

  背靠龙山、面对龙塘、依山而建的和爱彝族乡联合村新龙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第五批省级传统村落。当地,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建筑保存完好。在村里生活了60多年的81岁老人王莲珍说,当地33户人家,随便挖开哪一家的老房地基,都能清晰看到百年前的建筑遗存——1米深的青石板。

  新龙组的古村落风貌让人找到了“乡愁”,但当地的环境却曾经让人“发愁”。过去,由于村庄内房屋紧密相连,加上排水、卫生条件落后,环境日益恶化,村里的小河沟几乎成了臭水沟、垃圾沟。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通过环境整治,新龙组彻底变了模样,道路整洁,小河潺潺,家家户户还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玫瑰、海棠、茉莉、栀子随处可见,花香味成了新龙组的“古早味”。新龙组还设置了公益岗位,由村民担任保洁员,定时、定期清扫村里的街巷。

  旅游振兴柿子树下的“舞台”

  联合村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彝嘀脚舞”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岁月里,和爱彝族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其中,拥有13个节段的“红彝嘀脚舞”,被称作“圆的歌舞、圆的文化、圆的历史”。

  联合村满山遍野生长着柿子树,每年冬天,当地白雪映红柿的美景在许多游客的“朋友圈”里“霸屏”。和爱乡党委、政府决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风景烩成一锅“旅游大餐”。

  恰当的时机很快来临。今年5月,联合村3.3公里新建硬化路全线通车,与原有的7公里硬化村道形成旅游环线。6月29日,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和爱乡机关党员、干部与联合村全体村民,在旅游环线上新栽种柿子树1000余株。

  7月下旬,和爱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从各地赶来的游客与村民们在新栽的柿子树下跳起了欢快的嘀脚舞……

  文化振兴村里建起博物馆

  最近一段时间,和爱彝族乡宣文中心主任蔡彦华忙着进村入户,为即将开馆的红彝微博物馆,向村民征集传统老物件。

  为传承红彝文化,丰富阳光旅游产业的文化元素,和爱彝族乡将新华村原有村小学校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及微博物馆,并在周边配套建设了田间休闲观光步道等旅游设施。

  8月11日中午,记者在红彝微博物馆看到,几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程,陈列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红彝文化生产、生活用具:古老的木质犁头、石磨、嫁衣、斗笠、手工刺绣以及唢呐、大号等传统乐器。陈列室外的院墙上,绘制了春、夏、秋、冬四季农耕图,以及对山歌、摔跤、扭扁担等传统文化图案,犹如一本了解红彝文化的教科书。

  截至目前,微博物馆的前期征集工作已基本完成,收集了40余件反映红彝文化和本土生产生活的物件,今年9月,微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迎客。

责任编辑:阮雨红

网站联盟

关闭